曾经是建业队优秀球员的朱亮,现在也正扎根校园,深耕足球,担任政通路小学校队的教练。《校园足球行动计划》的公布和实施,让足球在中小学校园中前所未有地热了起来,而在球员时代就善于思考的朱亮,对于校园足球也有着自己的认识。结合自身的运动生涯和执教经历,并经过历时数月的调查,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校园足球“不是”足球,而应该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西山校园足球队在训练
中小学生普遍“运动不足”
“小眼镜”“小胖墩儿”越来越多,孩子的业余时间大多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占据,这是很多人的直观印象。朱亮历时数月对4所中小学的70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之后,把印象落实为数据: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真的是不容乐观。
朱亮提出了一个“运动不足”的概念:“通常认为,一个人适当的运动是每周至少参加五次中等强度或者三次高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并且每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少于这个指标就叫做运动不足。”“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显然大多数孩子都是运动不足。”朱亮说。
4月25日江西省西山学校首届小学部“萌芽杯”儿童足球锦标赛开赛
小学部“萌芽杯”儿童足球锦标赛开赛,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校园足球在这里生根发芽
有着多年小学教师经历的朱亮对于孩子的“运动不足”是有切身体会的:“很多孩子的情况就是这样的,放学后要写作业,上课外补习班,然后还要写补习班的作业。我带校队打比赛,也会经常遇到家长请假:朱老师,我们孩子这两天有英语班,有奥数班,不能参加比赛了。运动不足的后果,当然是身体素质欠佳。”
通过校园足球提升身体素质
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专业足球运动员背景现在又在小学执教的朱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学校体育理论应该从‘田径思维’向‘球类思维’转变。跑步确实简便易行而且效果不错,但考虑到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特点,以足球为代表的球类运动其实更适合,因为它有很强的趣味性,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
学生足球训练
“足球运动的开展对于孩子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培养团队精神、竞争精神,磨练意志,提升心理素质,而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朱亮说。
他还特别强调校园足球“不是”足球,它首先是教育,决不能等同于竞技足球:“毕竟最后能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孩子少之又少,但我们应该让更多的孩子来踢足球,尤其是那些不可能成为足球运动员的孩子,他们有着同样的权利。竞赛成绩、培养运动员这些都是副产品,校园足球的开展根本目的还应该是让孩子获得身体、心理上的健康,获得全面发展。”
西山学校足球小子
朱亮谈到了他的具体设想:“每周孩子上一次足球课,加上两次课外活动,每次不超过40分钟,这样一周三次,可以解决孩子运动不足的问题,也不耽误学习,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此外,还可以举办‘非校队联赛’,现在的校园足球都是校队参加,相对专业,我们还可以举办非校队联赛,让更多没有系统训练但也喜欢足球的学生加入到足球运动中来。通过学校的班级联赛决出冠军,再在一定范围内的几所学校开展区级的晋级赛,这样一步步发展,直到总决赛。通过竞争,让孩子感受到足球的魅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普通学生的运动时间。”
“总之呢,整个调研活动,再到后来我自己的总结,我是希望能够以足球为工具,让孩子从小将健康生活的理念,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固化为习惯,能做到这些,校园足球可谓是善莫大焉。”朱亮说。
(文章来源于网易新闻 编辑\黄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