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为什么中国的父母一生气就把孩子锁门外,西方的父母一生气就关孩子禁闭呢?
一位名叫“宝宝代言人”的答主说,他上幼儿园时,因为调皮捣蛋被爸爸关到门外,情绪特别崩溃,有被遗弃的无助,还有怎么哭喊都没有回应的惊慌。
那种感觉他记得特别清楚,以至于后来再被丢出门外,他已经完全麻木了,再也无法建立起跟父母之间的信任关系。
他长大以后成为了一名教育心理学家,在英国的一个家庭访问时,看到五岁的女孩爱丽斯因为打扰姐姐上课,被爸爸关进楼上的房间里。
然而爱丽斯并没有安静下来,反倒哭得震耳欲聋,彻底打扰了姐姐上课,父母不回应的绝情态度,让爱丽斯整个人完全失控。
很多父母都知道打孩子是不对的,可是孩子犯错误又不能放任不管,那就关他禁闭,让他好好反省吧,其实这样想的父母真的错了!
每一个孩子出生以后,就需要跟父母建立良好的链接,才会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如果父母人为地破坏这个关系,那么孩子的内在系统就会崩盘。
精神分析学有句话叫,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尤其是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不回应,甚至是故意不回应,真的会把孩子推向绝境。
心理学作家武志红分析说,父母和孩子构成了家庭的三元关系,孩子的内在心灵和外在关系,都体现在逐渐构建起来的三元关系中。
一元关系阶段
孩子6个月之前,核心是剥削
奥地利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研究发现,孩子刚出生1个月内是正常自闭期,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只沉浸在自己的简单世界里,需要妈妈的抚摸和照顾。
而在孩子2个月到6个月是正常共生期,他们会将自己和妈妈视为一体,妈妈必须随时在他身边照顾他,哭了要抱,饿了要吃,尿了要收拾。
然而很多新手妈妈却认为孩子不能一哭就抱,会把孩子惯坏的,上个周末我去看堂妹家刚满月的宝宝,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宝宝从睡梦中醒来哇哇大哭,堂妹却淡定地说:“宝宝才睡一个小时,肯定没饿呢,等等再喂奶。”
我说宝宝哭了,你先抱起来哄哄呀!堂妹却说不能抱,不然宝宝就会有依赖心理的。我不知道说什么好,看着宝宝哭得撕心裂肺的样子,真的很心疼。
一元关系,即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了自己的感受。他希望别人都来配合他的意志,在关系中,只能是他说了算。
6个月内的宝宝,需要妈妈无条件地满足他的需求,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安全感,知道自己是被爱的,为将来的分离打基础。
如果妈妈总是不能及时满足宝宝,那么这种不被满足的恐惧感会进入他的潜意识中,长大以后可能会过于依赖恋人,或者不敢进入亲密关系。
妈妈们不要吝啬对小婴儿爱的表达,及时满足他们吃喝拉撒睡的需求,随时待命被“剥削”,你会发现孩子越长大越好带。
二元关系阶段
孩子6个月到3周岁,核心是控制
演员杜若溪前几日发微博说,因为工作原因,她要跟刚满一周岁的女儿肉肉分开一个月时间,她真的很想把肉肉打包一起带走。
肉肉似乎也很不开心,小小的人儿已经明白妈妈不能随时陪在她身边,她需要接受一个事实:就是妈妈是妈妈,自己是自己。
6个月以上的宝宝,随着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加深,已经意识到自己跟妈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是还不想放弃对妈妈的控制权。
前几天在超市看到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躺在地上东翻西滚,哭着要妈妈抱。妈妈刚开始不搭理他,但是看他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还是忍不住抱起了他。
这其实就是孩子跟妈妈的博弈过程,虽然他知道妈妈不会什么事情都满足他,但是他还是想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控制妈妈。
在一次又一次地拉锯战中,孩子会意识到“我与妈妈共存”,进入二元关系阶段。
二元关系,即一个人意识到,另一个人是和自己一样独立存在的,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他能共情对方的感受,也真能尊重对方的意志。
很多妈妈感觉到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就是因为孩子在不断地试探妈妈,当妈妈在一定的原则和底线之下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安全感才不会瓦解。
同时孩子也在逐渐逃离妈妈的掌控,最典型的就是“可怕的两岁”阶段的孩子,常见的口头禅就是“我不!”
在孩子3周岁之前,应该建立“心里住着一个爱的人,同时形成自己的个性”的心理状态,会为孩子进入三元关系打下基础。
三元关系阶段
孩子3-6周岁,核心是竞争与合作
在孩子3周岁之前,一般情况下妈妈是主要的养育人,所以一元关系和二元关系都是以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为主,而孩子3周岁以后,爸爸逐渐进入孩子的世界。
演员沙溢曾在微博上发4周岁多的小儿子鱼儿写的卡片,说“我的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我的爸爸像老虎一样强壮,我的爸爸像妈妈一样棒!”
但是鱼儿有时候也不待见爸爸,有一回他和鱼儿说:“你不能吃太多巧克力,会上火的。”
鱼儿却说:“我现在不吃,等你老了我再吃。等你老了就管不了我啦!”童言无忌中却有对爸爸的不服气,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正常表现。
三元关系,即一个人能意识到关系的复杂之处。在复杂的关系中,他能同时看到我、你和他三个人的感受和意志,并尊重这个复杂的三元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
当孩子发现他处于“我、你(妈妈)、他(爸爸)”的三元关系中时,会出现爱一个恨另一个的情绪,但是父母是生养他的人,他又不能只有恨。
所以孩子会逐渐调整跟父母的关系,恨中有爱,爱中有恨,这样就形成了竞争与合作的复杂的关系,然后逐渐延伸到跟外部世界的关系中。
父母在孩子这个阶段中,需要更加尊重孩子的个体意识,但是也要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既能得到父母全然的爱,又懂得遵守规则。
良好的三元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孩子将来应对复杂的外部世界,不至于害怕甚至退缩,才会让孩子更有能力和勇气面对属于他们的未来。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静止脸实验,他让妈妈先和孩子各种互动,孩子玩得非常开心,积极响应。
然后让母亲换成没有任何表情的脸,孩子发现不对劲后,想要引起妈妈注意,但是无论孩子怎么做,妈妈始终面无表情,一点都不回应孩子,最后孩子崩溃大哭起来。
试想一下,这个实验中的妈妈只是冷漠地不回应孩子,孩子都会伤心绝望,那么为了惩罚孩子而关禁闭,对孩子的伤害更加难以预估。
父母在孩子6个月之前,完全满足孩子的需要,会让孩子产生“我是被爱的”的幸福感,在6个月到3周岁时期,才会帮助孩子逐渐建立“我是我,你是你”的独立意识。
而孩子3到6周岁这三年里,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三元关系,会让孩子明白世界是多元的,我需要做好自己,也要尊重并接纳别人的存在。
那些过于我行我素的自私的孩子,或者过于畏畏缩缩的怯懦的孩子,都是这三个时期没有获得相应正确的对待才导致的。
就如本文开头中答主的父母,孩子调皮捣蛋可以批评,也可以适当惩罚,但不能把孩子直接关到门外,这会让孩子以为父母不要他了。
而爱丽斯的父母,可以把孩子带到隔壁房间,跟孩子待在一起,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再告诉她不要打扰姐姐上课,而不是不管不顾地推开孩子。
父母们不要再随心所欲地对待孩子了,请正确地养育好孩子,为孩子的成长构建良好的关系,助力孩子的成长吧。(文章来源于网络)